日期:2017-04-27 16:32 點擊: 6269
現(xiàn)在不少學校都在提倡要講上海話,很多人知道普通話中有不少“外來詞”,但他們卻不知道,上海話中其實也有不少詞語是源自于英語的!
來自英語的“on sale”,原意為大甩賣。引申為賣不出去的積壓貨,過時貨或者蹩腳貨,廉價甩賣,其貨品的質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以此類推到做人的德行,“昂三”就變成形容一個人的品質比較低劣、做人差勁。
這個詞來源于英語的“grocery”,原意為雜貨店。在舊時,雜貨在上海都是露天擺攤的,什么東西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后來上海人就把這種露天擺攤的語言情景轉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諸如私密曝光,案發(fā)等等,無異于說像擺露天雜貨鋪一樣讓人們都知道了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之后刮老三又被簡化成了刮三,最后連那些不好看的東西都會變成“刮三”了。
單說羅宋,現(xiàn)在知道的人應該不多,但說到羅宋湯,你就知道了!沒錯,羅宋是舊時上海人對俄國的稱呼,來自Russian。同時帶來的還有“羅宋牌”、“羅宋湯”、“羅宋帽”、“羅宋面包”等等。
英語中有一個詞,叫“take a chance”,有碰運氣、鉆空子的意思。上海人覺得“take”不夠表達這種意思,就改為“混”,比如員工不好好上班、老板就可以說他:你天天就在混腔司。一句“混腔司”就活脫脫比過了英語的“don't take a chance”,充滿了生氣,很能表達出來說話人的心情。
來自英語單詞“tricky”,在英語中意為狡猾的,我們經(jīng)常會用“撮克”來形容不喜歡的人,意思大致與刁鉆類似,也就是tricky的音譯。
上海人說什么事或什么人糟糕、不好,經(jīng)常會說“格個人坍板勿啦”,“格記伊忒坍板了”,而坍板來自英語too bad,意思就是“太壞”了。
上海人把發(fā)音不標準稱為洋涇浜,該詞最早是指那些夾雜著滬語的英語,其實上海話里有不少詞來源于英語并被引申含義,看看哪些上海話是源自英文的吧。
癟三(乞丐) beg sir
水門汀(水泥地) cementing
大興(假的,冒牌的)dashy
噶三胡(聊天,閑談)gossip
蹩腳(劣質的)bilge
差頭(出租/包車)charter
哇色(心情難受)worse
帕斯(指證件)pass
阿三(舊時對上海公用租界里的印度巡捕的稱呼)i say
麥克(很多)much
掃一掃,獲取更多學習資料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