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屆高三語文三模試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23 10:00 點擊:
2025屆高三語文測試卷
(25.5)
(考試時間150 分鐘,滿分150分)
一 積累運?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
,去日苦多。(《短歌行》)
(2)復道行空,
。(杜牧《 》)
(3)《陳情表》中李密用“ , ”寫明母孫二人命運一體實難相離的請辭原因。
2.
按要求選擇。(5分)
(1)斯佩羅尼的《妙語錄》中,有的妙語是由于滑稽的人物、事情、場景而引人發(fā)笑,有的則因為出乎意料而讓讀者( )。如果說前一種是大笑,那么后一種則是微笑。當然,還有些妙語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已經(jīng)不怎么好笑了。
(1)下列成語填入括號里最恰當?shù)囊豁検?nbsp;
(2 分)
A.樂不可支 B.哭笑不得 C.笑逐顏開 D.忍俊不禁
(2)
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創(chuàng)新是數(shù)字勞動的重要推動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價值的產(chǎn)品和服務(wù),持續(xù)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成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動速度實在太快
②及時深入地洞悉顧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對產(chǎn)品、系統(tǒng)、流程、營銷和人的持續(xù)改善
④有價值的技術(shù)和創(chuàng)意轉(zhuǎn)瞬即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1.(1)譬如朝露;(2)不霽何虹 阿房宮賦;(3)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2.D;D
? 閱讀 70分
(?)閱讀以下材料,完成第3-7題。(16分)
合作之謎
①長久以來,合作問題一致困擾著科學家。這里所說的合作,是指群體(至少由兩個成員構(gòu)成)中的成員為讓群體中所有都獲益而做出貢獻,不論其他成員是否也做出貢獻。根據(jù)進化論自然選擇會促使個體作出對自己有利的行為,而合作者在獲益的同時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每個人在和他人互動時都更有動力去“
搭便車”,那么合作行為按說應(yīng)該不會存在。然而,從遠古的狩獵采集,到如今維護公益、組織大型活動,所有這些人類行為之所以能夠成功,歸根到底都要依賴于我們愿意廣泛地與其他社會成員合作。于是我們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為什么會有廣泛的合作呢?
②有一種理論認為,這種廣泛的合作可以由清原選擇機制來解釋。母親會為了拯救不慎落水的孩子而跳入水中,她這樣做顯然要付出個人的代價,甚至自己的生命。雖然這種合作行為以及有助于這種行為的基因?qū)€體而言很危險,但有助于家族獲益。即使這位母親去世了,他的有助于合作的基因仍然會在他的孩子身上存續(xù)下去。并傳遞給更多的后代,這種理論就是親緣選擇理論。
③不過這種理論如果要成立,就需要滿足以下假定:早在主要生活于很小的家族群體中時,人類的合作行為就受到親緣關(guān)系的限制,而且現(xiàn)在的人類基因仍然留有這種合作的印記。但現(xiàn)今居住在坦桑尼亞的哈扎人的生活方式對此假定提出了挑戰(zhàn)。哈扎人有著與人類祖先相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親緣關(guān)系之外的合作。家庭內(nèi)部的合作行為反而不多。很顯然,解釋廣泛合作需要其他理論。
④有人提出了直接互惠理論來解釋廣泛合作。該理論認為,廣泛合作基于直接互惠機制,其基本內(nèi)容是:明天繼續(xù)合作的承諾可以激勵今天的合作。這強化了人們的信任和期望:當你認識了某人并建立起合作關(guān)系后,無論此人是不是親屬,你們倆都能從中獲益,并且這種關(guān)系在未來仍然有益。直接互惠與隨時間推移而不斷重復的互動有關(guān),最優(yōu)策略是“一報還一報”:一開始時你采取合作;如果對方合作,你將在下一輪互動中合作;而如果對方“搭便車”,你將在下一輪中“搭便車”。
⑤但直接互惠理論無法解決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的互相都是一次性的,為何其中仍有大量的合作?比如一個人會避到一邊讓陌生人先走,有人會對流浪者慷慨相助。
⑥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直接互惠機制的局限,于是提出間接互惠機制:個體間的互動情形被群體中的其他成員觀察到,并分享給更多的成員;成員之間對各種“好事”“壞事”的分享會影響當事人的聲譽。張三對李四很友好,是因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其他人日后對張三友好。這就是間接互惠理論。
⑦直接互惠機制和間接互惠機制都是有效的,因為他們能保證人們相互之間無法占對方的便宜。你可以不再與那些喜歡“搭便車”的人繼續(xù)交往,也可以一開始就避免與這類人交往。在這兩種機制的運作下,人類社會足以發(fā)展出高水平的合作。但當人口規(guī)模足夠大時,這兩種機制就不那么有效了
,因為“搭便車”者可以在欺騙一個人后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從而繞過“一報還一報”;而傳播信息并跟蹤社會中的每個人也變得更加困難
了,很可能在對方的“壞聲譽”傳到你耳邊之前,你就被人家占了便宜。
⑧而且我們不應(yīng)忘記,人類許多重要的合作行為都需要由多人構(gòu)成的幾群體整個參與,遺憾的是,對于此類合作行為何以能夠存在,僅憑本文目前討論的互惠機制仍然無法做出完美的解答,而需要做進一步探索。
3.
第①段中的“搭便車”是指在與他人互動中僅獲益而不付出成本。
(2分)
4.以下各項中,不屬于本文所說的合作的一項是( B
)。(2分)
A.為了更好地與孩子交流,一對愛看電視的夫妻賣掉了家里的電視機。
B.為了當上寢室長,某寢室的兩名同學每天打掃寢室衛(wèi)生。
C.為了改善與同桌的關(guān)系,小潔主動在課間幫同桌打水。
D.為了全家人的健康,小亮力勸爸爸戒煙。
5.不能根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C
)。(3分)
A.互惠機制發(fā)揮作用要求人類具有預(yù)判能力。
B.信息傳播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普及對合作者是有利的。
C.親屬之間的合作行為應(yīng)當用直接互惠機制進行解釋。
D.間接互惠機制只有在三人或更多人構(gòu)成的群體中才能生效。
6.請分析第③段中哈扎人的事例是如何證明親緣選擇理論存在缺陷的
。(5分)
根據(jù)親緣選擇理論所要滿足的假定,人類祖先的合作主要在親人之間進行。
由于哈扎人的生活方式與人類祖先接近,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家庭外部的合作行為遠多于家庭內(nèi)部的,
由他們的合作情況可以推斷出人類祖先的合作行為主要不是在親人之間進行的,
這與前述假定矛盾。
故親緣選擇理論有缺陷。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為止。
7.本文按照“親緣選擇理論——
直接互惠理論——間接互惠理
論”的順序展開闡述,請分析這樣安排的原因。(4分)
我認為這樣安排有以下原因:
親緣選擇理論有較大局限,而兩種互惠理論解釋力更強,因此先寫親緣選擇理論;
從理論間的關(guān)系看,兩種互惠理論內(nèi)容上相關(guān)性強,內(nèi)部關(guān)系更為緊密,應(yīng)當連續(xù)闡述;
在兩種互惠理論中,間接互惠理論是作為直接互惠理論的補充而被提出的,
從理論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和事理順序看,直接互惠理論都要放在間接互惠理論之前。
評分說明:①親緣選擇理論有較大局限,而兩種互惠理論解釋力更強,因此先寫親緣選擇理論;②從理論間的關(guān)系看,兩種互惠理論內(nèi)容上相關(guān)性強,內(nèi)部關(guān)系更為緊密,應(yīng)當連續(xù)闡述;③在兩種互惠理論中,間接互惠理論是作為直接互惠理論的補充而被提出的,從理論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和事理順序看,直接互惠理論都要放在間接互惠理論之前。①1分,②1分,③2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
海拉爾棉鞋
鮑爾吉·原野①
①白雪覆蓋著沈陽站廣場上的紀念塔。一塊雪從塔頂滑下,積累不住,在空中分散,落在黑濕的水泥紅磚上。
②我在沈陽站附近的胡同尋找一種棉鞋——高腰兒,黑條絨鞋面,兩層氈墊扎在一起當鞋底,叫“正宗海拉爾”
②棉鞋,胡同賣鞋墊的人賣。暖氣不好的時候,在屋里穿。
③站前的朝鮮冷面店門口擺著幾個烤肉的鐵皮爐子,一人蹲著,捏著一把用過的方便筷子生火。專賣店的小姑娘穿店服,并攏雙腳,用力鼓掌,說:“隨便看一看啦!”櫥窗里的黑塑模特穿毛衣,搭一條圍巾。長途客運車拐進來停下,旅客用猶疑的眼神看東看西。行人有穿連體雨褲的,沾著下水道的污泥。有人把頭埋在風衣的懷里打手機。一位女子穿薄襪,短裙,束腰短大衣,在雪濺黑泥的路面走過,像幸福生活的楷模。
④“Qi ha xa ye ben jian?”
⑤我在人群中聽到了這句話,蒙古話。直譯為:你走向哪個方向?即,你去哪兒?往哪兒走?
⑥我用目光捉住了說話的人——一個民工,頭發(fā)聳立,鼻梁上一塊創(chuàng)可貼。對方也是民工,回答:
⑦“Ge ri ten he ri ya.”(回家。)
⑧這兩句蒙古語讓我怔住了。我是說,它使我忘記了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像車轍蜿蜒的鄉(xiāng)路上有一粒紅豆:像森林一棵樹的杈丫上放著一封信:像身處異鄉(xiāng)有人喊你的名字:像被河水沖走的衣裳又漂了回來。
⑨“Ge ri ten ya men ri ji ri ge?”(家里怎樣情形?)
⑩“Ho sai han。”(均好。)
?我聽他們說話,像是為我而說的。蒙古語的發(fā)音,特別是牧民的話,翔實親切,每個詞后面都藏著一樣可見的東西,比如鐵鍋、馬鞍子、炕沿、拴馬樁、裝紅糖的鐵罐、羊五叉、銀扳指,鞋和反射酒瓶子倒影的亮漆的紅箱子。蒙古語把它們擦亮,或者說,它們是雨水,讓蒙古語長出新綠的葉子。
?鼻子上有創(chuàng)可貼的民工臉寬,嘴大得恰到好處,說他始終在笑也行。另一個民工用手指不停捏著肩膀垂下的系行李的帶子。他們臉色紅潤。顴骨的皮很薄,像容易被風吹破,從頭到腳的衣服已有城里人的意思,或者說是城市各色衣服的拼湊。他們眼里有牧人的單純。
?
蒙古人要說的話不多,換句話說,蒙古人放馬、種莊稼的生活沒有催化出更多的話語。一些蒙古語是說給牲口的。你看,一個牧民走出屋子,把鞍子備在馬上,飲馬,從窗臺抓一把煙葉放進兜里。當他讓馬抬蹄穿過韁繩時,說:“??!”馬抬蹄。牧人上馬走遠了。牧人和牧人見而時,問:“今年草場怎么樣?”那人眼睛看著草場,答:“還可以。”問的人也看草場。在牧區(qū),許多事情不用問,也不用回答。“你的馬好嗎?”馬就在那里,自己看吧。“你的孩子好嗎?”孩子正拽著牛犢的尾巴奔跑。天氣,雨水、玉米的長勢怎么樣?看吧。
?在牧區(qū)沒有什么看不到的東西。問詢在牧區(qū)成為禮貌,語氣很輕,像吐出的煙霧一樣緩緩繚繞。
?
我加入不了他們的談話。我能問他們莊稼的事情嗎?蒙古語的詞匯那么輕快地在他們口唇間舞蹈。如春水帶走片片桃花,他們真揮霍。在異鄉(xiāng)沈陽,我聽到的每一句蒙古語都很珍貴,他們連貫的對話,在我心里像一次多米諾骨牌比賽,這一排塌過去,又塌過來,折折疊疊。他們又說“車票、玉米、被子”,這些東西在我眼前順序出現(xiàn)。
?他們分手,一個往火車站,一個往桂林街,埋在人流里。他們怎么走了呢?把我獨自剩
在這里。說蒙古語的人走了,我身后傳來強勁的歌聲。回頭看,等離子電視正在播放MTV“日韓瘋”,人物表演卡通動作。歌聲驟停,電貝斯繚繞,一人用手指蹭密紋唱片,手擊鼓響,褲帶從他腰間懸下。
?雪閉幕,路面欲結(jié)冰,有一些亮光,還沒凍成。街上的人比剛才多,商鋪燈光攪拌半稠的暮色。我來做什么?忘了。最近我的記憶力糟透了。簡單說,是記憶下達搜索的指令后找不到目標。不是記憶沒存盤,是目錄亂了,需要重建,或者神經(jīng)遞質(zhì)(傳遞素)的化學性質(zhì)不達標。譬如書上說一九四零年馬三立在天津?qū)毢蛙幉枭绲拇顧n是耿寶林,但怎么想也想不起來。
?
回家吧,我還記得回家。公交車上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姓海。由此,我突然想起到沈陽站那一帶是為了買“正宗海拉爾”棉鞋,竟把這事忘了。
【注】①鮑爾吉·原野,蒙古族作家。②海拉爾,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下屬轄區(qū)。
8.結(jié)合全文,分析第③段描寫周遭人群的作用。(3分)
寫出火車站附近人來人往,混亂嘈雜的環(huán)境(1分),
體現(xiàn)人在他鄉(xiāng)的疏離感(1分),
為下文聽到蒙古語,喚起“我”的歸屬感做鋪墊(1分)。
(評分說明:環(huán)境特點1分,“我”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1分,結(jié)構(gòu)作用1分。)
9.第?段加點詞“擦亮”“新綠”用詞精妙,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l“擦亮”一詞運用擬人手法(1分),
l形象地寫出蒙古語使牧民日常物品煥發(fā)光彩、更具生命力的特點(1分);
l“新綠”呼應(yīng)“雨水”這一喻體,將日常生活對語言文化的滋養(yǎng)具象化(1分),
l兩個詞語共同突出了蒙古語賦予平凡事物詩意與生機的語言魅力(1分)。
(評分說明:手法和效果各2分;
共同點1分)
10.第?段插入都市生活場景,請從構(gòu)思角度賞析其妙處。(4分)
l都市的喧囂(流行文化)與民工質(zhì)樸的對話形成對比(1分),
l體現(xiàn)出蒙古語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異質(zhì)感(1分)。
l光怪陸離的城市景觀暗示作者的精神迷失(1分),
l為后文“遺忘買鞋”做鋪墊(1分)。
(評分說明:手法判斷1分;體現(xiàn)特點1分;主題與結(jié)構(gòu)2分。)
11.有人認為“海拉爾棉鞋”這一標題與全文關(guān)聯(lián)不大,你是否認同他的觀點?請闡明理由。(5分)
答案示例1:不認同。“海拉爾棉鞋”既指用以御寒的棉鞋,又是鄉(xiāng)愁的載體(2分),“海拉爾”與文中蒙古語對話共同構(gòu)成“故鄉(xiāng)”的隱喻(1分)。文章從買海拉爾棉鞋緣起,聽到蒙古語對話,感受到都市孤獨感,引發(fā)對文化根脈的思考(2分)。
(評分說明:“海拉爾棉鞋”的多義性分析2分,隱喻1分,標題與文章結(jié)構(gòu)關(guān)聯(lián)分析1分,主旨1分。)
答案示例2:認同。“海拉爾棉鞋”標題與核心內(nèi)容的關(guān)聯(lián)較弱。文章的主體部分聚焦作者在沈陽街頭偶然聽到的蒙古語對話,以及由此觸發(fā)的文化鄉(xiāng)愁,而“海拉爾棉鞋”僅在開頭和結(jié)尾簡單提及,并未深入展開。
(評分說明:認同,最高給3分)
(三)閱讀下?的詩歌,完成第12-13題。(7分)
破屋
(明)藍智
破屋三間不自聊,西風籬落草蕭蕭。
圖書滿座嗟撩亂,車馬何人問寂寥?
四壁秋聲連蟋蟀,一枝寒雨共鷦鷯。
欲知環(huán)堵家家樂,愿見干戈處處銷。
12.下列對本詩的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D)(2分)
A.以破屋起興引入詩歌
B.設(shè)問句轉(zhuǎn)變情感基調(diào)
C.比喻句使形象更鮮明
D.以景寫情增強感染力
13.本詩多處寫到聲音,聯(lián)系全詩,從意象角度加以賞析。(5分)
“西風”“蟋蟀”“寒雨”草聲”等聲音意象渲染蕭瑟、凄涼的氛圍;
為詩歌主旨的揭示和強化作了鋪墊,
反襯“干戈銷”的和平愿景。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①宋公諱若水,字子淵,成都府雙流縣人。自幼即知刻苦為學。從州舉試外省,得奏名,對策廷中,切直無所避,考官不說,猶以冠乙科。授嘉州龍游縣主簿。
②移知神泉縣,始至,承廢弛之余,首罷追胥①之擾,但以幅紙書負租,與民為期,無敢后者。不數(shù)日,盡償前令宿逋②。邑產(chǎn)黃雀,歲供諸司百萬計。公請罷之,民用不擾,而物生亦遂,至今為法。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為縣。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奪也。
③除秘書丞,公為書數(shù)萬言,歷數(shù)當時刑賞之繆,宰相聞之怒,出公提舉江東常平等事。上稱公誠實,俾移福建。汀州遠且多盜,又名瘴鄉(xiāng),常時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群盜甫平,死傷橫道,疫癘大作,公獨慨然引車罙入,煮藥自隨,親問病者飲之。
④除湖南提點刑獄公事。衡山浮戶③有與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國之壽岳④。祠城東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鑿城北址,導水使西,不能無斷地脈。請筑山?jīng)Q水,使復故道。”公曰:“水西出歲久,故道皆為民居。今欲東之,則是數(shù)百家者不無蕩析離居之苦。且壽岳之云,無所經(jīng)見。就如其言,則國家中興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攝帥事,飛虎軍素驕悍,白晝掠人,吏不敢問。公一以軍律繩之賞信罰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軍吏亦皆悅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②前令宿逋:前任縣令拖欠上級官府的賦稅。③浮戶:沒有固定戶籍的人口。④壽岳:指庇佑國運昌盛,福壽綿延的山。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不能奪也 改變 ⑵俾移福建 使
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⑴民用不擾,而物生亦遂(D )
A.通達 B.嚴厲 C.舒展 D.長成
⑵歷數(shù)當時刑賞之繆( A )
A.逐一 B.嚴厲 C.清楚 D.反復
17.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至是群盜甫平,死傷橫道,疫癘大作,公獨慨然引車罙入,煮藥自隨,親問病者飲之。
到這時眾多盜賊剛被平定,死傷之人橫陳道路,瘟疫大規(guī)模發(fā)生,宋若水卻精神昂揚地駕車深入,煮好湯藥隨身帶著,親自慰問病人并給他們喝藥。
【評分說明:“至是群盜甫定”、“死傷橫道”、“疫癘大作”、“公獨慨然引車罙入”、“煮藥自隨”、“親問病者飲之”為6個點,1點1分?!?/span>
18.第⑤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答案示例:公一以軍律繩之/ 賞信‘’必/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軍吏亦皆悅服。
【評分說明:標識三處或以內(nèi)的,標對一處給1分。標識三處以上的,多標一處扣2分,扣到0分為止?!?/span>
19.第②段寫到宋若水離任時“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眾這樣做的原因。(3分)
答案示例:宋若水上任后,不許公差追租騷擾百姓,而與百姓約定還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擾。停止歲供黃雀,百姓財用不受影響。宋若水的做法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眾挽留宋若水。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3分為止?!?/span>
20.第④段寫宋若水反駁衡山浮戶恢復溪水故道的請求,很有說服力,請加以分析。(4分)
宋若水指出,恢復故道會讓數(shù)百戶居民動蕩離散,危害極大。
而壽岳庇佑國運的說法不見經(jīng)典記載,不足為據(jù)。
即使認為地脈影響國運的說法成立,由于國家中興發(fā)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復故道就會影響大好國運,這與恢復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
宋若水從后果的嚴重性,對方論據(jù)的權(quán)威性、對方論述的嚴謹性三個角度進行反駁,針對性強,很有說服力。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4分為止?!?/span>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4題。(11分)
莊達甫《攝山采藥圖》序 (清)張惠言
①始余見達甫圖其貌,取杜甫詩題之曰《看劍引杯》
①。時達甫方壯年,銳意天下事,議論慷慨,豪氣見于眉目間。迄今十八九年,屢困場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舉,有司欲以應(yīng)召用,固辭不赴,遂不復應(yīng)進士舉
。而更為圖,曰《攝山采藥》。或以告余曰:“達甫殆無意于世也夫?”余聞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憂樂于天下者,誠以道存也。道茍存,不以遇不遇異其志,又不當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達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縱不得于今,亦當有以見于后,而區(qū)區(qū)攝生
②之謀哉?與向所聞于達甫者頗大異。
②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如臾柎、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擇其地,聚之必當其時,儲之必備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籠中而不匱焉者,其求預(yù)也。事方其急而號之山澤之間,其捆載而來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參、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參、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見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為天下之藥皆若是,其惑豈細耶?
③若是者曾不足以當庸醫(yī),而儼然任國家,進退天下士,自以為得之。世有臾柎、扁鵲,寧不為大憂耶?余又疑以為達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聞古之有道之士,蓋有重治其精神而易
③天下者,吾未嘗學之也,達甫儻
④聞之歟?序其事,姑以問之。
【注】①看劍引杯:出自杜甫詩句“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②攝生:養(yǎng)生。③易:輕視。④儻:或許。
21.可填入第②
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1分)
A.耳 B.矣 C.耶 D.也
【答案】D
22.對第①
段寫到莊達甫兩幅自畫像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兩幅畫具有強烈的對比意味
B.兩幅畫反映出畫家的境遇變化
C.對兩幅畫的解說引出了下文
D.對兩幅畫的解說意在表達友情
【答案】D
23.第②
段借藥材說理,頗具特色,請加以賞析。(4分)
【答案】第②段以類比進行說理。
以醫(yī)生儲藥用藥分別比國家儲備使用人才,又用普通藥材、珍貴藥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對藥材儲備、使用的結(jié)果比國家選用真才不足的后果。
全段說理顯豁,生動形象,層層推進,發(fā)人深思。
24.作者對莊達甫的情感態(tài)度比較復雜,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答案】作者對莊達甫從銳意天下事到無意功名的變化感到惋惜;
作者通過批評朝廷用人失當,表達對莊達甫一定程度的理解;
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觀,委婉批評了莊達甫的消極態(tài)度;
作者認為其年未五十,還有行道的機會,表達了對莊達甫的規(guī)勸和激勵。
評分說明:惋惜、理解寫到其中一點并正確分析給2分,委婉批評,規(guī)勸和激勵,寫到其中一點并正確分析給2分。
三 寫作 70分
23. 有人說,我們很容易記得自己是在一條船上,卻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在一條河上。
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恼J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